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谢莉  韩永华  李冬郁  曾艳华 《遗传》2009,31(4):420-425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5S rDNA在栽培高粱×拟高粱、甜高粱×拟高粱F1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进行定位研究。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2个杂种分别检测到2个杂交信号, 在减数分裂粗线期、终变期、中期Ⅰ染色体上45S rDNA位于一个二价体上, 说明这两个杂种携带45S rDNA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根据45S rDNA位点随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位置变化, 表明这两个杂种染色体配对行为正常, 平均构型为2n=2x=20(10Ⅱ), 证明45S rDNA可作为染色体的一个识别指标间接地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变化行为。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鸡FOXL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克隆了广西麻鸡FOXL2基因编码区序列,分析了其突变位点及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和进化距离,以及在高产组和低产组母鸡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表明:广西麻鸡FOXL2基因的编码区长度为918 bp,共编码305个氨基酸,存在一处错义突变和两处同义突变.通过物种间的同源性分析显示,广西麻鸡FOXL2基因与原鸡(Gallus gallus)、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野鸽(Columba livia)、人(Homo sapiens)、小鼠(Mus musculus)的同源性分别为99.7%、98.8%、95.1%、92.0%、75.7%、75.5%.通过种间进化树分析表明,广西麻鸡与原鸡(Gallus gallus)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小鼠(Mus musculus)的亲缘关系最远.FOXL2在高低产蛋量鸡卵巢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FOXL2基因在高产蛋组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产蛋组中的表达量(P<0.05).该研究结果提示鸡FOXL2的序列相对较保守,对卵巢功能的维持和提高产蛋量具有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西三黄鸡肉嫩味美,是中国应用广泛、开发利用最好的著名地方品种。为了准确评价广西三黄鸡的遗传多样性和保种效果,以广西自治区内4个保种场314个样品为研究材料,用18个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DNA D-loop区(mtDNA)联合分析广西三黄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微卫星标记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4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个,期望杂合度(HE)为0.679 8,观察杂合度(HO)为0.560 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39 3。线粒体DNA D-loop区结果表明:在检测序列中,共发现31个变异位点,17种单倍型,群体平均核苷酸多态性和单倍型多态性分别为0.0137 9,0.644;网络中介图表明广西三黄鸡具有5个血统来源,主要起源是东亚和云南或云南周边地区地方鸡血统,但在存在少量外来商业鸡种血统。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三黄鸡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个别保种场需进一步提纯保种。  相似文献   
4.
广西巴马小型猪克隆胚的构建及胚胎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胚胎移植验证构建的广西巴马小型猪克隆胚是否可以发育到期.利用刺入式手术胚胎移植法,将0.5~1.5日龄巴马小型猪克隆胚移植到2头巴马小型猪和2头陆川猪的输卵管壶腹部.其中2头巴马小型猪和1头陆川猪返情,另外一头陆川猪于2007年10月13日产下1头克隆雄性巴马小型猪.说明巴马小型猪克隆胚能够在受体猪体内发育到期并产仔.  相似文献   
5.
2016年6月,广西邕宁某场有20%的阳江鹅在喙、眼和脚出现赘肉状痘癍,临床无死亡病例。为了研究此病的病原和基因特征,采集痘癍样本、制备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并利用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分析以及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证实其病原为禽痘病毒属(Avipoxvirus,APV)成员,命名为YNE。通过对病毒核芯蛋白P4b编码基因(fpv167)和DNA聚合酶Popr编码基因(fpv094)的部分序列串联进行比对,发现该毒株与1991年分离于北美林鸳鸯的APV高度同源,属于A5.2基因分支。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该毒株与同期发生在该场的麻鸭源APV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可达99.9%,初步证实该病毒可以在鸭鹅间跨种传播。  相似文献   
6.
通过醋酸洋红压片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包括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确定在我国广西西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着的水生薏苡(Coix aquatica Roxb.)属于一种新的六倍体细胞类型.这种水生薏苡与已报道的几种水生薏苡细胞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均不相同,它的染色体数目是2n=30,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和中期Ⅰ的细胞中形成10个二价体和10个单价体.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这种水生薏苡的20条染色体与四倍体的薏苡(C.lacryma-jobi,2n=20)的基因组DNA是高度同源的.45S和5S rDNA分别杂交到这种水生薏苡的两条染色体上,其中各有一条染色体与薏苡中携带45S和5S rDNA杂交信号的染色体具有相同的形状和信号的分布状态.据此推测:四倍体的薏苡可能是这种新的水生薏苡细胞类型的一个亲本,它的另一个亲本可能是八倍体的水生薏苡(C.aquatica,2n=40),因为这种八倍体的水生薏苡在核型、植株形态及生长环境等方面与新的六倍体细胞类型的水生薏苡相似.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六倍体细胞类型水生薏苡的细胞遗传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醋酸洋红压片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包括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确定在我国广西西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着的水生薏苡(Coix aquatica Roxb.)属于一种新的六倍体细胞类型。这种水生薏苡与已报道的几种水生薏苡细胞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均不相同,它的染色体数目是2n = 30,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和中期Ⅰ的细胞中形成10个二价体和10个单价体。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这种水生薏苡的20条染色体与四倍体的薏苡(C. lacryma-jobi, 2n = 20)的基因组DNA是高度同源的。45S 和5S rDNA分别杂交到这种水生薏苡的两条染色体上,其中各有一条染色体与薏苡中携带45S和5S rDNA杂交信号的染色体具有相同的形状和信号的分布状态。据此推测: 四倍体的薏苡可能是这种新的水生薏苡细胞类型的一个亲本,它的另一个亲本可能是八倍体的水生薏苡(C. aquatica, 2n = 40), 因为这种八倍体的水生薏苡在核型、植株形态及生长环境等方面与新的六倍体细胞类型的水生薏苡相似。  相似文献   
8.
猪源脑心肌炎病毒GXLC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猪源脑心肌炎病毒(EMCV)GXLC株进行全基因组克隆、测序和分析。采用RT-PCR技术分段扩增基因组可读框(ORF),应用3'-RACE和5'-RACE技术扩增3'-UTR和5'-UTR,分别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经拼接后获得GXLC株全基因组序列,共7725个核苷酸。与NCBI GenBank登录的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GXLC株与GX0601、GX0602、BJC3、HB1等国内分离株以及CBNU、K3、K11、BEL-2887A、EMCV-R、PV21等国外分离株同源性达99%以上;基于全基因组、结构蛋白及非结构蛋白基因序列绘制的系统进化树拓扑结构图相近,所有EMCV分离株可分成两个群:I群和II群,I群可细分为Ia亚群和Ib亚群,其中猪源EMCV属于Ia或Ib亚群、鼠源EMCV属于Ia亚群、野猪源EMCV属于II群,GXLC株与其它中国分离株均属于Ia亚群。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5SrDNA在栽培高梁×拟高粱、甜高梁×拟高梁F,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进行定位研究。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2个杂种分别检测到2个杂交信号,在减数分裂粗线期、终变期、中期Ⅰ染色体上45SrDNA位于一个二价体上,说明这两个杂种携带45SrDNA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根据45SrDNA位点随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位置变化,表明这两个杂种染色体配对行为正常,平均构型为2n=2x=20(10Ⅱ),证明45SrDNA可作为染色体的一个识别指标间接地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变化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离纯化SHP-1/SHP-2催化活性域蛋白(分别命名为D1C/D2C), 并估测其动力学常数, 将已经构建好的D1C/D2C重组质粒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菌株, 经IPTG诱导表达、菌体裂解缓冲液悬浮和超声波破碎后, 通过HPLC分离纯化D1C/D2C蛋白, 所得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然后, 以pY作为去磷酸化反应的底物, 利用孔雀绿显色法, 通过双倒数作图法对纯化的D1C/D2C蛋白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 本试验已成功地表达了D1C和D2C蛋白, 主要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表达; 利用HPLC技术可有效地对D1C/D2C蛋白进行分离纯化; D1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6 kD, 米氏常数Km=2.04 mmol/L, 催化常数Kcat=44.98 s, 特异性常数Kcat/Km=22.05 L/(mmol·s); D2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3 kD, 米氏常数Km=2.47 mmol/L, 催化常数Kcat=27.45 s, 特异性常数Kcat/Km=11.11 L/(mmol·s); D1C的磷酸酶活性较强于D2C。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